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后氯化铵结晶腐蚀问题及对策

2025-06-19

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后,因污染物排放限值降低及治理设备运行压力增加,除尘器净烟室、引风机风道、脱硫系统入口烟道等位置出现大量氯化铵结晶物(占比超 90%)。该结晶物在 75~115℃温度区间易沉积,覆盖除尘器、脱硫脱硝系统等设备,不仅堵塞管路,更会加剧烟道壁面、设备构件的腐蚀,严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。

除尘器净烟室壁面结晶物.png

引风机轮毂表面结晶物.png

除尘器出口烟道壁面结晶物.png


针对此问题,北京钛盾科技总结以下运行维护对策,聚焦除尘器与脱硫脱硝系统的防腐控制:

一、合理调控环保指标,避免过度脱硝

    部分电厂强行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 4mg/m³ 以下,导致喷氨过量,加剧空预器、脱硝催化剂堵塞及氯化铵结晶风险。鉴于氨逃逸监测技术尚不成熟(测量误差大、取样代表性不足),建议稳定工况下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在标准值的 80% 以下,平衡环保要求与设备防腐需求。

二、优化脱硝系统喷氨管理

    SCR 脱硝系统喷氨不均会导致氮氧化物排放波动及氯化铵副产物增多。需定期通过人工采样分析调整喷氨格栅阀门开度,使氮氧化物浓度分布偏差低于 10%;同时优化喷氨自动控制系统,避免负荷变动时喷氨量超调,降低脱硫脱硝系统内结晶物沉积风险。

三、强化氨逃逸与监测系统管控

   每季度采用化学法检测氨逃逸浓度,采样点均匀分布以保证数据可靠性。同步优化 CEMS 监测系统,确保采样点符合 “前四后二” 安装规范,避免因烟气分布不均导致数据偏差;加强脱硫塔出口采样管路伴热维护,防止液态水腐蚀探头,为脱硝系统精准调控提供数据支撑。

四、源头控制与设备防护结合

  • 降低氮氧化物初始浓度:通过低氮燃烧器增效、增设 SNCR 脱硝系统,从炉膛源头减少氮氧化物生成,缓解 SCR 脱硝压力,降低喷氨量及结晶物生成基础。

  • 保障烟道保温效果:氯化铵结晶温度低于空预器出口温度,需强化烟道保温,尤其冬季防止局部低温导致结晶物大量沉积,减少对除尘器、脱硫烟道的腐蚀。

  • 优化燃煤品质:燃用氯元素含量低的优质煤,降低烟气中氯化氢浓度,从根源削弱氯化铵结晶驱动力,减轻设备防腐压力。


通过上述措施,可系统性控制氯化铵结晶风险,实现除尘器、脱硫脱硝系统的长效防腐,保障机组经济稳定运行。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**篇